掷弹兵”战术在张山岛反登陆战中也得到了验证。回到觉华岛之后,他就立刻着手实验。手雷这东西可谓简单又好用,短短4天时间就制造了几十只试验品。
“天启六式手雷”,金士麒的第一件制式兵器。
手雷呈圆柱形,便于制造、方便携带、投掷可靠。它高6寸、直径2寸,型如一节大甘蔗。外壳为三层复合结构:最内的漆纸可防水,中间的竹篾来定型,外层再缠绕棉布。最精妙的设计是引信,它卷曲在一个夹层里,又防潮,又容易估算爆炸时间。
“天启六式手雷”的“基本型”里面装了一斤半的黑色火药,总重达2斤,投掷距离15步(约24米)。轰隆一声之后,半径5步之内皆炸飞。
手雷的原理很简单,但具体设计起来,却很有学问。需在投掷距离、爆炸效果、携带数量、生产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。更关键的是要符合步兵的战术龙武掷弹兵的战术被定为两种:一种是两军接战之前,掷弹兵突出在步兵阵前,远距离投掷一次手雷,然后转身就撤。另一种是在接战之后,掷弹兵藏在步兵队列后方,越过其他士兵的头顶向前投掷。此时最前面的盾兵要承受一部分的爆炸冲击,甚至误伤。,
所以,手雷的15步投掷距离、5步的有效半径、2斤的重量,都是严密论证和实验中逐渐敲定的数值。
在这个时代,士兵们都以密集阵形作战。手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兵器,一颗投错的手雷会报销10个好兄弟。因此掷弹兵都由精英士兵来担任,要求胆大、心细、跑得快。
言归正传。
此时此刻,掷弹精英冯虎正手持着一颗试验型的“天启六式手雷”,那东西正在徐徐冒烟。
“那是什么!”乔桓惊吼道。
“烤地瓜。”金士麒解说。
乔桓和私兵们全都意识到:那是危险品。其实明代军中早有类似的东西,都起着响当当的名字:“烂骨火油神炮”、“钻风神火流行炮”、“雷震西瓜炮”、“平云风尘炮”。从体型上看,它们更像是地雷。这就是战术思想的不同当时明军把爆炸物当作攻城拔寨的大型武器。而金士麒的手雷则是临阵的单兵武器。
乔桓手下也是经历沙场的精兵,越来越清楚这是什么东西,他们开始慌了。
“我跟你说”乔桓吼道,还没等他说完,那冯虎就将冒烟咕咚的手雷垂直向上抛起。20多人都齐齐地扬起脑袋追着手雷望上去,看着它飞到2层楼高的空中,他们刹那间四散开来。
“轰”地一声,手雷在一棵老树的枝头炸裂,红灿灿的火光绽裂开来,冲击波将十几个人推到在地。随后那树上、屋顶的积雪纷纷飘洒,残枝碎木哗哗掉落。
“上!”有人吼着。倒地的士兵被炸得头晕目眩、身上冒烟,却没什么大伤。近处的几个士兵扑向金士麒,其他的众人都朝着冯虎他们冲去。可是转瞬,他们又回来了。
冯虎又点燃了一个手雷。
乔桓的手下们正胁持着金士麒,眼看着冯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