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44章 重新审视班底的建设  佚名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青峰县委小会议室。

郑仪坐在主位,面前摊开的不是文件,而是一份干部履歷表。

照片上的男人约莫四十出头,短髮,方脸,鼻樑高挺,眼神锐利,带著一种基层干部特有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。

姓名:陈越。

现任职务:青峰县审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。

曾任:东兴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(五年)。

学歷:江东財经大学审计学硕士。

籍贯:青峰县青山镇。

履歷乾净、扎实。

从乡镇財政所科员起步,一步一个脚印,在东兴镇镇长任上,顶著压力清退了几个长期占用集体资產、群眾反映强烈的“关係户”。

推动镇属集体企业改制,盘活了閒置多年的老农机厂,引入了一家农產品深加工企业,让青山镇这个曾经的“后进镇”,在他离任时经济指標跃居全县中游。

调任县审计局局长后,更是雷厉风行。

去年牵头对全县扶贫资金进行专项审计,硬是顶住各方压力,揪出了三个乡镇虚报冒领、挤占挪用的问题,追回资金近千万,几个涉事干部被严肃处理。

本地人,高学歷,有魄力,懂经济,熟悉基层,更关键的是——有政治头脑。

知道什么该碰,什么不该碰,碰了之后如何善后,如何把阻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助力。

郑仪的手指敲击著桌面,发出沉闷的“篤篤”声。

三年。

李长河带来的“风声”和那番推心置腹的警告,像一根无形的刺,深深扎进了郑仪的心里。

他爭取了三年,但这三年,註定是风雨飘摇、暗流涌动的三年。

他必须在这三年里,为青峰打造一个真正能扛起“青峰模式”大旗、能在他离开后继续沿著这条路坚定走下去的成熟班底。

核心的贺錚、林姝、冷治、刘希,忠诚可靠,能力也够,但都太“郑仪化”了。

他们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利刃,锋芒毕露,攻坚克难无往不利,但独当一面、尤其是驾驭复杂局面、平衡各方利益的政治智慧,还需要更深的磨礪。

县政府那边,陈济民是个摆设,至於郭长河……郑仪的目光沉了沉。

这个常务副县长,能力是有的,甚至可以说很强。

县政府日常运转、具体事务的推进,离不开他。在郑仪的高压和周阳倒台后,他选择了“合作”,也展现出了相当的执行力。

各乡村的药材保障、东市集的初期协调,他都出了力。

但郑仪太清楚郭长河是什么人了。

这就是一条盘踞在县政府多年的“地头蛇”,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他的“合作”,是审时度势下的自保,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。他骨子里信奉的是“权力即利益”,是“关係至上”。

他能在规则內把事情办得漂亮,也能在规则外为自己和依附者攫取利益。

现在自己坐镇县委,能压得住他,能把他圈在“规则”的笼子里,让他发挥“能吏”的作用。可一旦自己离开呢

郑仪几乎可以预见:

一个失去了强力制约的郭长河,会迅速填补权力真空,利用他深耕多年的县政府班底和盘根错节的关係网,將“青峰模式”中那些需要持续投入、短期难见政绩的“笨功夫”边缘化,转而追求那些能快速出数字、出亮点的“短平快”项目。

甚至,为了利益,他可能重新与那些被压制的地方势力、资本力量媾和,让青峰好不容易清朗起来的政治生態和营商环境,再次蒙尘。

郭长河,是青峰未来最大的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